您的位置: 首页> 廉政文苑

闽东监察御史 | 杨惇礼

来源:福鼎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:2023-05-24 18:48 浏览次数:1804次

杨惇礼(1073-约1140年),字穆仲,宋长溪九都(今福鼎市)人,少慧,博经通史,为文有奇气,以文学闻于世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进士,历任兴国军司法,陕州、彭州、泉州、宿州教授,转太学博士,累官至监察御史。杨惇礼一生刚介雅正,风节凛然,《福宁州志・宦哲》列传。

1.jpg

建炎二年(1128年),杨惇礼即召为都察院监察御史。同时被任命为监察官的还有南宋名臣赵鼎、黎确、沈与求等三人。当时蔡京把持朝政,其同党张守主掌都察院,想拉拢杨惇礼,为其所用。但杨惇礼不为所惑,坚决予以谢绝。杨惇礼说了一句话,载于《福宁府志》:“艰难无从卫之劳,时平享丰盈之乐,吾不敢也。”这话的意思是,大丈夫要为保家卫国出力做奉献,不可只贪图安逸享乐啊!表现了一个监察官报效国家的坚定操守。

2.jpg

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杨惇礼激流勇退,告老回乡。宋高宗恩准杨惇礼致仕返乡,保留言事官身份,可向朝廷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。潋城杨氏族谱《谱序》载:“族伯祖穆仲公(指杨惇礼)三舍选第,一入御史,后三诏不起,风节凛然。”这里可以看出,宋高宗还是想重用他,连连下诏,就是让他回到监察岗位上来。

惇礼的家风十分纯正,他注重言传身教,传承传统文化,重视人才培育。杨惇礼自己喜爱文学,他家族士人也热衷文化,他亲自编写家谱(文献载:“察院公手泽一编”),振兴家业不遗余力。宋室南渡之后,每岁春秋选补,家乡的学员子弟列队等候,排成长长的队伍,可见家族文化教育是何等的兴盛,杨家仅宋代登进士榜就有九人。

3.jpg

为官清正廉明,刚介雅正,风节凛然。按宋朝廷规例,告老时可荫子一人,但他虽有三子,均未庇荫一官半职。世人赞赏杨惇礼一生“三不为”:有田不买,有官不做,有子不荫。据史料记载,他过世后,家里没有什么积蓄。杨惇礼之子杨缜行孝道,其妻林氏慧中秀外,将仅有的首饰金钗等家底变卖,给公爹置办丧事。一代监察御史身后如此清贫,真可谓“清白传家,安贫乐道”。

杨惇礼过世后,宋淳熙十三年(1186年),其族孙、朱熹门生杨楫进一步阐发这位监察官的人生信仰:“惟忠可以事君;惟孝可以事亲;惟勤可以保家;惟廉谨可以为吏;惟毋于是言,则可以永赖先世之遗德,而不贻其辱。”这亦可视为家训。杨惇礼对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。一代监察官的独特人生,也拥有普遍的社会意义。